2013年10月8日清晨6點20分,全球最大光伏企業(yè)英利集團的董事長苗連生身著藏青色工裝來到保定英利集團(下稱“英利”)廠區(qū)大門口,他面帶笑意,向每一位進入廠區(qū)的員工問候 “早上好”。員工心里清楚,這不是在“問早”,而是在“督戰(zhàn)”。
今年8月5日,苗連生決定帶領企業(yè)從上游光伏組件制造進軍下游光伏電站,他將此稱為“大決戰(zhàn)”。
3年內搶占全國5成光伏電站
英利顯得很是激進。苗連生提出,英利未來的發(fā)展重點將向發(fā)電領域拓展,市場重心向國內轉移。他要求,英利在兩年內進入國內下游發(fā)電企業(yè)中的前兩名,進入國際新興市場綜合指數前10。
今年7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光伏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光伏國八條”),要求未來3年,全國光伏發(fā)電(包括地面電站和分布式發(fā)電)年均裝機1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到2015年總裝機要達到35吉瓦。而英利的計劃是,未來5年,英利地面電站裝機達到13~15吉瓦,分布式發(fā)電裝機為2吉瓦。從占總裝機半數的地面電站來看,英利幾乎占據全中國未來地面電站的一半規(guī)模。
2012年,英利雖然生產了全球最多光伏組件,但組件出貨量也只有2.3吉瓦。苗連生13~15吉瓦地面電站的目標讓英利管理層“壓力山大”。
過去,大型電力企業(yè)在國內都曾有過光伏地面電站的宏偉藍圖,但最終未能實現。但此次,苗連生進軍下游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
7月23日,誓師大會之前,在苗連生召開的管理層會議上,對于“大決戰(zhàn)”的思路,有的與會副總和核心部門負責人臉露難色。苗連生當眾表示,“這是英利的大戰(zhàn)略,不能毀在幾個人手里,不行就換人!”
苗連生對決戰(zhàn)下游并非一時之興。苗連生堅信,如今,光伏電站的投資運營環(huán)境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光伏行業(yè)的春天來了。
近段時間,國務院在之前扶持光伏產業(yè)發(fā)展的“國六條”基礎上再出臺“國八條”,電網公司為上網提供支持、國開行等金融機構鼓勵下游電站開發(fā)、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出臺、光伏補貼落實……此時,光伏電站的投資開發(fā)已是一馬平川。而且,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出臺,新一輪的“煤改氣”、“煤改電”政策開始實施,未來在中東部城市,火電站將越來越少,這正是光伏電站的機遇。
相比3%甚至更低的光伏組件利潤率,下游電站投資回報要好得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透露,“目前,電站在投資運作的20年中,前 8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投資回報可以達到7%~9%,而分布式(電站)能達到12%~17%”,但由于分布式電站規(guī)模小,又因屋頂資源分散,企業(yè)更愿意投資大型地面電站。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后, 7月21日,苗連生宣布,在英利銷售總公司旗下成立云南、廣東、廣西、陜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河北等10個省級公司,因地制宜在這些地區(qū)進行下游電站的開發(fā)。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苗連生親自帶隊赴云南、廣西等多個省份進行資源考察及電站選址,行程40000公里,英利的主要部門開始在全國各地“地毯”式地搜索可利用的項目地塊。
“按照2017年之前的規(guī)劃,直接投資超千億元人民幣,可能帶動近萬億元的間接投資!庇⒗麄鞑坎块L王志新告訴記者,英利有著13~15吉瓦的地面電站目標規(guī)劃,按照1兆瓦需要1萬平米的面積計算,未來5年英利需要的“圈地”面積將超過15萬畝。英利集團副總經理王亦逾告訴記者,英利目前已經初步鎖定1吉瓦的地面電站項目,預計年底將有200~300兆瓦的項目開工。
一場不輸的“局” ?
投資電站并非毫無風險,但即便失敗,栽在電站建設上的第一人肯定不是苗連生。
GSF(尚德控股的一家海外股權私募投資基金“環(huán)球太陽能基金”)是尚德運作海外電站的抓手,今年3月,GSF為了獲得國開行貸款用以開發(fā)歐洲電站,不惜偽造“反擔!睉{證,最終讓提供擔保的尚德電力不得不償付今年3月到期的5億多美元可轉換債,致使無錫尚德破產。今年9月19日, GSF又因電站項目違規(guī),其建造的37個太陽能電站被意大利布林迪西法院查封。
“GSF是尚德破產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當時的尚德資金鏈本身已經出現問題。”蘇州保利協鑫光伏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對記者如此分析。而對于此次英利在下游電站領域的舉措,他認為,這反而是一個不輸的“局”。
據了解,目前,英利的電站投資運營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英利利用自有資金(主要為銀行貸款)或引入資本共同投資電站,通過發(fā)電獲得收益,或轉售電站回收投資;第二,英利為電站投資商提供設計、產品、安裝等工程總承包服務;第三,英利為電站投資建設方提供光伏組件。
在一位電力企業(yè)的電站負責人看來,英利志在必得:首先,按照英利每年開發(fā)3吉瓦地面電站的計劃,英利的產能幾乎能夠全部消化在自營電站上,這幾乎完全化解了英利產能過剩的危機;其次,英利自行完成電站的設計、組件供應、設備采購、建設、運營等,建設完成后,電站必將實現增值;最后,英利“大決戰(zhàn)”的另一個潛在結果就是,以銀行貸款換取持續(xù)的現金流。
電站作為可以獲取銀行貸款的有力資產,必將緩解英利下一步投資中的資金問題,如果電站投資建成后出現現金流問題,轉售電站也能即時回收資金。
一位地面電站的行業(yè)人士如此比方:英利籌資10元人民幣建設電站(其中可能8元來自銀行,自有資金2元),每瓦電站需要8元建設成本,還有2元可以作為流動資金。在8元的電站成本中,4元為光伏組件成本,最終可形成英利組件業(yè)務的營收并實現2元的利潤,這2元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