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專家組宣布,我國建成世界首套特高壓標準體系,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然而我國國內卻對特高壓建設存在種種質疑。
2014年建設提速
中國特高壓技術起步早,技術在世界上出于領先地位。我國從1986年開始立項研究交流特高壓輸電技術。1994年在武漢高壓研究所建成了中國第一條百萬伏級交流特高壓輸電研究線段。
2006年,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正式核準了晉東南經南陽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同年底,第一條直流特高壓線路“云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開工建設。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國共有兩條特高壓交流線路、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在運行,3個特高壓交直流項目工程在建。
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表示,為減輕東部地區(qū)發(fā)電環(huán)保壓力,我國正規(guī)劃建設12條特高壓和超高壓跨區(qū)送電通道,包括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和3條500千伏高壓線路。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透露,國網公司將負責建設運營其中11條輸電通道,包括4條特高壓直流線路和4條特高壓交流線路,其中最早一批送電通道將在2016年建成。
2013年12月11日,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簽署協(xié)議,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已經走出國門。
治霧霾利器
隨著霧霾問題受到高度關注,2014年中國特高壓建設將迎來提速。霧霾、PM2.5,成為2014年全國兩會的關鍵詞,中央對北京市發(fā)出了“實現(xiàn)不了空氣治理就‘提頭來見’”的軍令狀。在此背景下,特高壓和核電技術再次引起公眾的關注。
3月3日,全國政協(xié)常委、國家電網劉振亞在人民政協(xié)報上發(fā)表署名文章《發(fā)展特高壓電網破解霧霾困局》,提出加快發(fā)展特高壓是解決霧霾問題的治本之策。
在我國,特高壓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電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電的電壓等級。特高壓輸電能將我國電網的輸送能力提高5到6倍,送電距離也是后者的2到3倍。此外,據(jù)國家電網公司測算,在導線總截面、輸送容量均相同的情況下,±800千伏直流線路的電阻損耗是現(xiàn)有±500千伏直流線路的39%,是±600千伏級直流線路的60%。
兩會期間,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表示,如能推廣核電和特高壓技術,2015年、2020年東中部地區(qū)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別降低12%、28%左右。
我國建成特高壓標準體系
世界首個商業(yè)運行的特高壓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在建成投運5年之后,昨天在河南南陽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的標準化驗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浩牽頭組成的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專家組宣布:我國建成世界上首套特高壓標準體系。
國標委副主任方向表示,作為首個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示范項目,該工程在世界上率先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其多項研究成果被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CIGRE)和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等國際權威組織采納,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在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領域,中國標準已經處于國際‘領跑’水平”。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帥軍慶透露,目前國網公司參加了IEC標準戰(zhàn)略工作組和IEC、CIGRE聯(lián)合工作組的工作,促使CIGRE為制修訂IEC相關技術標準、增補特高壓內容啟動了有關技術準備,成立了由中國主導的多個工作組,并擔任了特高壓交流變電站建設及運行中的現(xiàn)場試驗技術(B3.29)工作組主席,有關技術報告大量應用了中國的標準工作成果。國網公司還于2011年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標準協(xié)會(IEEE-SA)發(fā)起制定了一系列特高壓國際標準,成立了由中國擔任主席的特高壓工作組,目前已有三項由中國主導制定的IEEE特高壓標準完成送審稿。這些都極大增強了中國在世界能源和電力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