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浙江三門核電1號機組,因美國西屋公司的二級分包商在主泵質量管控方面出現問題導致交貨延遲,原定于2013年發(fā)電的機組,將推遲到2015年年底并網發(fā)電。這個日期,也是中美兩國在簽署合同時約定的最遲發(fā)電日期。
自從AP1000引進中國之后,關于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還沒有在運機組這一現實情況,社會輿論的質疑就從未間斷過:就連美國人自己都沒有付諸實踐的技術,為何如此大膽把中國當成了“試驗場”?
全球首臺為什么不在美國,而在中國?
關于AP1000的引進,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從2003年下半年中央研究引進核電技術開始,到“核電六君子上書”力薦三代核電技術,到2004年9月“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依托項目招標”向全球發(fā)標,到2006年11月2日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走引進消化吸收道路實現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再到2007年5月22日國核技正式成立,AP1000所肩負的中國核電強國之夢正式啟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9月向全球發(fā)標到2006年11月中央政治局拍板這兩年內,僅僅圍繞當時的美國AP1000、法國的EPR和俄羅斯的三代核電技術的評標工作就持續(xù)了近兩年。
“中技公司(記者注: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大廳里擺滿了三家公司的投標資料……每個投標公司要提供7套材料,都是100多箱的資料,用卡車運來的!痹斯I(yè)部常務副部長、現任國核技專家委員會主任的陳肇博這樣回憶。
評標認為,美國西屋公司雖然開發(fā)了三代核電技術,但由于美國已有100多座核電站、國內電力需求不足并沒有開始建設三代核電站,但AP1000的技術方案已經通過美國核安全部門的嚴格審核。相對而言,法國的EPR當時還沒有經過當地核安全部門審核。俄羅斯的三代技術相對準備不足,個別方面甚至還沒有達到三代的標準。
最終,美國AP1000技術中標,據陳肇博回憶,中標的西屋公司轉讓的文字資料就有20噸,還包括320個軟件程序和許多電子版文件,這個轉讓規(guī)模是我國技術引進有史以來最大的。
另有業(yè)內人士對鳳凰財經記者表示,選擇西屋公司的技術而沒有選擇法國阿,m公司的EPR技術,還有一個原因是,法國人不同意中國在該技術基礎上進行消化創(chuàng)新后出口,也就是說,雙方沒能在知識產權問題上達成共識。而中國此番引進,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高起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實現我國三代核電的自主化。
對于坊間關于“中國被當做試驗場”的疑問,多位核電專家對記者表示,不是美國人不建AP1000,而是美國已經有了100多座核電站,對能源的需求不如中國迫切,美國已經有30年未建設核電站了。他們還對記者陳述了一個事實:法國阿,m公司的EPR技術,全球首臺機組也不是建在法國,而是建在芬蘭。
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能順利發(fā)電嗎?
7月17日,國核技新聞發(fā)言人、首席信息官郭宏波回應了圍繞該公司的熱點話題,他認為四大原因導致了全球首臺AP1000型核電機組建設工期延期:
一是受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設計施工和設備制造放慢了進度,同時按照國家要求對項目進行了評估并驗證了安全性;二是西屋連隊的施工設計有較大程度的延誤,設備供貨及施工中的問題導致大量設計變更;三是有關設備制造出現延誤,尤其是首次應用于大型商用核電機組的關鍵設備——屏蔽主泵在研制過程中遇到較大挑戰(zhàn)。四是作為世界首堆,有諸多創(chuàng)新而無經驗可循,各相關方需要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