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有時候就是這么黑色幽默。去年的“六大”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尚德電力終究還是沒有保住核心資產無錫尚德,諷刺的是國開行當年大手一揮批出的大筆貸款,如今大多成為無錫尚德背負的爛賬,還要等接盤方順風光電來慢慢償付;而賽維LDK要不是順風光電的控制人鄭建明施以援手,恐怕也難逃破產厄運。這樣看來,順風光電的“蛇吞象”,不妨可以看作是一個光伏業(yè)“屌絲”抱回“白富美”的逆襲傳奇。
那么,這出正在上演的光伏勵志劇中,順風光電的逆襲究竟只是運氣好?還是代表了某種必然的結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把目光轉移到家電行業(yè)。本世紀初,由于企業(yè)品牌眾多、良莠不齊,國家對家電行業(yè)也曾進行過類似的“保大放小”調整。吊詭的是,作為政府曾經著意保護的大企業(yè),當年的熊貓、黃河等這些品牌如今早已湮沒無聞;而當時被歸入“放小”行列的創(chuàng)維和TCL,如今已是海內外公認的家電龍頭。也就是說,“保大”的基本上全部破產,“放小”的則基本逆襲成功。
如果我們能夠確認,當前的中國光伏業(yè)正在復制家電行業(yè)曾經走過的成長路徑,那么順風光電的逆襲、尚德的敗落,就是一種宿命般的必然;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的“蛇吞象”還會繼續(xù)上演,更多的光伏“屌絲”將躋身新貴行列。光伏行業(yè)的兼并重組、深度整合固然不可避免,也并非所有大企業(yè)都失去了競爭力,但“保大棄小”的政策是否需要反思和調整,理應成為所有光伏人需要直面和冷靜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