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對于習慣了通過產能擴張來降低成本的中國企業(yè)來說,技術創(chuàng)新往往不是那么緊要的話題。
這在中國的風電行業(yè)也得到印證。過去幾年,中國風機企業(yè)不遺余力的將風機價格一次次拉至新低,但卻毫無能力改變行業(yè)的另一個現(xiàn)實:風電技術已經好久未有實質性的突破。
金風科技執(zhí)行副總裁、研發(fā)業(yè)務單元總經理吳凱并不回避這一話題,“如果非要說永磁直驅技術是近幾年行業(yè)中的亮點,我們所做的也不過是將已經存在了20多年的技術產業(yè)化了,從技術本身來說并未有太大的革新!
客觀而言,雖然風機的發(fā)展史不短,但風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獲取方式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而在中國,因為市場的快速膨脹,所有人都對這個年輕的行業(yè)予以了最大的寬容。但現(xiàn)在,市場驟冷,幾近苛責的行業(yè)要求逼著風電企業(yè)不得不重視起技術創(chuàng)新。
“未來20年,風電的度電成本一定會低于火電,但對于風機企業(yè)來說,你首先要考慮這20年內如何讓電網更好的接納!眳莿P說。
吳透露,“我們同時在進行智能微網的研究,這將成為金風科技未來提供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最初數據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大兆瓦風機缺乏經濟性
記者:科技部正在力推10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整機和零部件設計關鍵技術研發(fā),去年下半年金風也申請了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設計技術研究的項目,目前金風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方面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吳凱:在大兆瓦風機技術方面,我們將于年內推出面向海上風電市場的6MW直驅永磁機組,目前已完成整體設計和零部件試制。10兆瓦直驅永磁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我們從2010年初就已啟動預研工作,是作為金風針對未來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市場需求而開發(fā)的儲備產品。
記者:一些質疑的觀點認為,許多風機廠家生產大兆瓦風機都只是簡單的做大功率而缺乏基礎研究,您怎么看?
吳凱:目前來看國內總體大家說做大都是簡單的體量上的放大。它是沒有一個核心技術的推延,很可能做大了根本沒有經濟意義。
以6兆瓦的海上風機為例,以中國的海岸疆域來看,至少需要150米葉輪直徑的葉片進行匹配,相當于單個葉片長度為73米。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中國可能還沒有哪家葉片廠家可以做一個載荷、成本適中的73米長葉片。
此外,海上機組的保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海上風機一旦安裝了就很難經常維護,那么你要考慮如何去保護這些風機防止鹽霧腐蝕。
曾經的失誤恐慌過
記者:2008年金風收購了德國VENSYS70%的股份,后者當時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開發(fā)直驅永磁風力發(fā)電技術的公司之一。有人認為金風的技術主要是來自于VENSYS的研發(fā),實際上國內團隊的研發(fā)能力還是很弱?
吳凱:金風在收購VENSYS之前就已經有研發(fā)能力,只不過那時候公司的體量小,研發(fā)能力也比較弱。
雖然金風一開始也是購買國外公司的許可證,但是我們也是在產業(yè)化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技術的優(yōu)化和調整。比如我們購買Repower750千瓦的風機,但其實他們自己生產的很少,這個型號我們至少生產了4000臺,實際上750千瓦的風機是在中國市場發(fā)揚光大。
記者:您剛剛提及的研發(fā)方向都更偏向于基礎研究,但是不是走的太穩(wěn)了?有觀點認為金風在2008年沒有及時推出兆瓦級風機,才使得市場份額被華銳趕超了,那現(xiàn)在金風在先進技術上的儲備如何?
吳凱:金風確實有一些失誤,那時候我們恐慌過,但是現(xiàn)在我們成熟了,反而更看重基礎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如果我們做好電氣和機械兩方面的研究,掌握了風機的核心技術,我們的開發(fā)周期肯定會縮短。不管什么型號或者性能的風機,只要我們基于基礎可靠性的設計,再進一步按照特定項目的要求進行技術優(yōu)化,我們的產品就能很迅速的推向市場。
金風現(xiàn)在的思路是,希望建立起一個仿真的平臺,產品在設計完之后全部要在仿真平臺上進行測試、模擬,模擬完之后才進行樣機測試。
嘗試智能微網
記者:從去年開始,電網對風機并網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技術要求,您如何看待這樣被動的技術提升?
吳凱:我們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家有專門研究電網和并網技術的團隊,因為主要是覺得對電網了解的越多,技術水平越高,那么它就可以植入一個風機,可以降低整個的并網的難度包括和集成商對電網風險的能力。
在電網的適應性上我們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比如我們正在研究一些特殊領域,尤其一些瞬時負荷很大的,比如說高鐵沿線,高鐵的經過對電網有一些沖擊,我們是不是能通過風機去消納這種高負荷對電網產生的一些沖擊,比如說一些諧波。我們做這方面的研究,今后陸續(xù)會有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記者:金風從2010年還開始研究和建設智能微網,目前這方面的進展如何?
吳凱:智能微網項目還在試驗階段,在位于涼水河畔的2.5兆瓦風電機組和503千瓦位于金風辦公樓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組成了風光互補的電源系統(tǒng),我們還配備了釩液流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和飛輪四種儲能方式。
現(xiàn)在產生的電力我們主要是用于工廠的生產,未來考慮搭載2臺112千瓦的電動機和2個直流快速充電樁、2個直流慢速充電樁和2個交流充電樁給電動汽車充電。
這個項目我們其實是主要關注在整個的智能微網的運行方面,除了風機,微網的控制系統(tǒng)也是我們自己研發(fā)的。
這在中國的風電行業(yè)也得到印證。過去幾年,中國風機企業(yè)不遺余力的將風機價格一次次拉至新低,但卻毫無能力改變行業(yè)的另一個現(xiàn)實:風電技術已經好久未有實質性的突破。
金風科技執(zhí)行副總裁、研發(fā)業(yè)務單元總經理吳凱并不回避這一話題,“如果非要說永磁直驅技術是近幾年行業(yè)中的亮點,我們所做的也不過是將已經存在了20多年的技術產業(yè)化了,從技術本身來說并未有太大的革新!
客觀而言,雖然風機的發(fā)展史不短,但風能作為一種新型能源獲取方式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而在中國,因為市場的快速膨脹,所有人都對這個年輕的行業(yè)予以了最大的寬容。但現(xiàn)在,市場驟冷,幾近苛責的行業(yè)要求逼著風電企業(yè)不得不重視起技術創(chuàng)新。
“未來20年,風電的度電成本一定會低于火電,但對于風機企業(yè)來說,你首先要考慮這20年內如何讓電網更好的接納!眳莿P說。
吳透露,“我們同時在進行智能微網的研究,這將成為金風科技未來提供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最初數據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大兆瓦風機缺乏經濟性
記者:科技部正在力推10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整機和零部件設計關鍵技術研發(fā),去年下半年金風也申請了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設計技術研究的項目,目前金風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方面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吳凱:在大兆瓦風機技術方面,我們將于年內推出面向海上風電市場的6MW直驅永磁機組,目前已完成整體設計和零部件試制。10兆瓦直驅永磁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我們從2010年初就已啟動預研工作,是作為金風針對未來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市場需求而開發(fā)的儲備產品。
記者:一些質疑的觀點認為,許多風機廠家生產大兆瓦風機都只是簡單的做大功率而缺乏基礎研究,您怎么看?
吳凱:目前來看國內總體大家說做大都是簡單的體量上的放大。它是沒有一個核心技術的推延,很可能做大了根本沒有經濟意義。
以6兆瓦的海上風機為例,以中國的海岸疆域來看,至少需要150米葉輪直徑的葉片進行匹配,相當于單個葉片長度為73米。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中國可能還沒有哪家葉片廠家可以做一個載荷、成本適中的73米長葉片。
此外,海上機組的保養(yǎng)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海上風機一旦安裝了就很難經常維護,那么你要考慮如何去保護這些風機防止鹽霧腐蝕。
曾經的失誤恐慌過
記者:2008年金風收購了德國VENSYS70%的股份,后者當時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開發(fā)直驅永磁風力發(fā)電技術的公司之一。有人認為金風的技術主要是來自于VENSYS的研發(fā),實際上國內團隊的研發(fā)能力還是很弱?
吳凱:金風在收購VENSYS之前就已經有研發(fā)能力,只不過那時候公司的體量小,研發(fā)能力也比較弱。
雖然金風一開始也是購買國外公司的許可證,但是我們也是在產業(yè)化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技術的優(yōu)化和調整。比如我們購買Repower750千瓦的風機,但其實他們自己生產的很少,這個型號我們至少生產了4000臺,實際上750千瓦的風機是在中國市場發(fā)揚光大。
記者:您剛剛提及的研發(fā)方向都更偏向于基礎研究,但是不是走的太穩(wěn)了?有觀點認為金風在2008年沒有及時推出兆瓦級風機,才使得市場份額被華銳趕超了,那現(xiàn)在金風在先進技術上的儲備如何?
吳凱:金風確實有一些失誤,那時候我們恐慌過,但是現(xiàn)在我們成熟了,反而更看重基礎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如果我們做好電氣和機械兩方面的研究,掌握了風機的核心技術,我們的開發(fā)周期肯定會縮短。不管什么型號或者性能的風機,只要我們基于基礎可靠性的設計,再進一步按照特定項目的要求進行技術優(yōu)化,我們的產品就能很迅速的推向市場。
金風現(xiàn)在的思路是,希望建立起一個仿真的平臺,產品在設計完之后全部要在仿真平臺上進行測試、模擬,模擬完之后才進行樣機測試。
嘗試智能微網
記者:從去年開始,電網對風機并網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技術要求,您如何看待這樣被動的技術提升?
吳凱:我們可能是國內唯一一家有專門研究電網和并網技術的團隊,因為主要是覺得對電網了解的越多,技術水平越高,那么它就可以植入一個風機,可以降低整個的并網的難度包括和集成商對電網風險的能力。
在電網的適應性上我們也不是完全被動的,比如我們正在研究一些特殊領域,尤其一些瞬時負荷很大的,比如說高鐵沿線,高鐵的經過對電網有一些沖擊,我們是不是能通過風機去消納這種高負荷對電網產生的一些沖擊,比如說一些諧波。我們做這方面的研究,今后陸續(xù)會有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記者:金風從2010年還開始研究和建設智能微網,目前這方面的進展如何?
吳凱:智能微網項目還在試驗階段,在位于涼水河畔的2.5兆瓦風電機組和503千瓦位于金風辦公樓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組成了風光互補的電源系統(tǒng),我們還配備了釩液流電池、鋰電池、超級電容和飛輪四種儲能方式。
現(xiàn)在產生的電力我們主要是用于工廠的生產,未來考慮搭載2臺112千瓦的電動機和2個直流快速充電樁、2個直流慢速充電樁和2個交流充電樁給電動汽車充電。
這個項目我們其實是主要關注在整個的智能微網的運行方面,除了風機,微網的控制系統(tǒng)也是我們自己研發(fā)的。